「火山碧雲寺」,座落於關仔嶺半山腰中,坐東向西,背倚枕頭山,面迎嘉南平原;原名「火山廟」,亦稱「白河碧雲寺」、「關子嶺碧雲寺」,簡稱「碧雲寺」。
「碧雲寺」其源自於「火山大仙寺」,相較於「舊巖」的火山大仙寺,俗稱「新巖」,是台南市定古蹟,與火山大仙寺合稱南瀛八大景之「關嶺雲巖」。
「火山碧雲寺」開山祖師為釋應祥法師;嘉慶元年,法師在「大仙寺」修行期滿,遂於鄰近的玉枕山腰處結廬而居,並將原供於大仙寺的觀音聖像迎移其間。爾後於嘉慶十一年(1806年)動工興建,取名「碧雲寺」。
「碧雲寺」與「水火同源」同屬一脈源,因地下蘊涵豐富之天然氣,故名「火山碧雲寺」。
「碧雲寺」外有片廣場,可供停車,同時也可以賞景。
平台下方為「碧雲公園」,相傳有儒生八人及書僮共九人應試登科後,為感念觀音菩薩保佑,於是合資購買了田地,俗稱「九股仔」。
由「碧雲寺」平台旁的木棧道而下,跨越馬路可抵達「碧雲公園」,公園中央有座巨大白色觀音像,環境清幽,偶有雲霧圍繞。
「碧雲寺」大部份建物仍保存閩南及日式混合風格,大量使用洗石子,正殿及山門之彩繪、剪粘、泥塑、石雕很有古樸的韻味,山門外的一對笑獅也是極富特色。
目前整個碧雲寺可分成四大部份,即「正殿」供奉觀音佛祖、「三寶殿」(大雄寶殿 )、「清虛宮」(天公廟」、「地藏王寶殿」。正殿佛道兼祀、三寶殿純佛教、清虛宮純道教、地藏王寶殿奉民間神主牌。
碧雲寺範圍內有兩處靈穴,現今的正殿是「鳳穴」,後山南北兩側山脈是為鳳翅;另一「半壁吊燈火」靈穴即今三寶殿前香爐位置。
一旁有「白河火山碧雲寺」入選台灣宗教百景的簡介。
另一牌樓則為「火山碧雲寺沿革」,介紹「碧雲寺」的歷史。
「碧雲寺」山門南側外面有個「出米洞」,洞口位在兩塊岩石夾縫底下。
相傳從前出米洞會自動出米,份量剛好夠寺中使用,後來有位貪心的僧人偷偷挖大並將米佔為已有,從此出米洞就不再出米了。「火山碧雲寺」的山門。
「火山碧雲寺」整體建築古樸,彩繪、書法、泥塑及剪黏皆具有藝術價值。
「火山碧雲寺」龍堵泥塑。
「火山碧雲寺」虎堵泥塑。
來到寺內,不覺有股肅穆平靜的感覺。
「碧雲寺」供奉神祇有觀音菩薩、準提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王菩薩。「火山碧雲寺」兩側的建築也充滿古樸的味道。
融合了閩南及日式的建築風格。
「火山碧雲寺」
地址:台南市白河區仙草里火山1號
電話:06-685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