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的台東之旅雖然已經是十一月中旬,但天氣仍是相當温暖,是個相當適合台東的温度。
今日的目標為卑南大圳水利公園、利吉惡地、惡地芭樂以及四格山。沿著卑南堤防前進,一路上少有人跡,相當寧靜。堤防另一側有著連綿的稻田,卑南溪由此流向太平洋方向而去。卑南溪的另一端即為台東著名的惡地地形。「惡地」是指鬆軟的沉積岩和富含黏土的土壤,大範圍被風和水侵蝕後的乾燥地形。在堤防上找了個涼亭休息,靜靜欣賞眼前奇特的自然景觀。也許是天氣太舒適,小寶慵懶地躺在機車上。都已經十一月中旬了,竟還是如此的熱,今年的冬天來得頗晚。續往前行,在利吉橋下彎進「卑南大圳水利公園」。「卑南大圳水利公園」面積廣闊,是觀賞小黃山及利吉惡地地形的最佳地點,公園內增設許多綠美化及休憩設施,是一座多樣性生態的水利公園。「卑南大圳水利公園」內有株大欖仁樹,是觀景及遮蔭的好地方。樹下滿是大欖仁樹掉落的果實。 「卑南大圳水利公園」內可遠眺對岸的利吉惡地(月世界)。在大樹下稍坐乘涼,遠方是美人都蘭山。腳下流淌的是滋潤大台東地區的卑南溪。「卑南大圳水利公園」涼亭一隅。遠方為剛才經過的「利吉橋」,橫跨在卑南溪上。過了利吉橋,便會到達利吉村。利吉村有著標準的「惡地」地形景觀,所以稱為「利吉惡地」。卑南溪的另一側則為中央山脈的末端。此段山脈有著斷崖地形,稱為「小黃山」。「卑南大圳水利公園」一隅。「卑南大圳」最早建於明治31年(1898年),經歷多次整修;直到昭和16年(1941年)水圳規模擴大,大批漢人移入建立聚落,水圳利用的面積相當廣闊,堪稱是台東最大的水利工程。
由此進水口引進卑南溪的溪水,灌溉大台東地區。卑南大圳全長9公里餘,共有13條平行的支線,灌溉整個台東平原。水圳系統呈現「排梳型」的分布結構,兼具水利灌溉與防洪功能。休息之後,接著越過利吉橋往「利吉惡地」前進。原想順路嚐嚐當地的「惡地芭樂」,可惜目前沒有芭樂。門前的鐡柵欄上直接掛著「對不起 沒芭樂」,讓我們會心一笑。「惡地芭樂」的正對面就是「利吉惡地」,縣政府修建了木棧道及涼亭,讓遊客能貼近欣賞這天然的地質地形。 「利吉惡地」設有解說牌及附近的環境導覽。 「利吉惡地」地形分布與成因解說牌。 「利吉惡地」地層分布解說牌。沿著木棧道可以近距離觀賞惡地地形,較為安全也避免破壞地貌。惡地地形一隅。 惡地地形一隅。
【卑南大圳水利公園】【利吉惡地】


檢視較大的地圖
arrow
arrow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