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汐止三秀山上的「拱北殿」,主祀孚佑帝君(呂泂賓),草創於清朝光緒27年(西元1901年),距今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拱北殿周圍種植許多楓樹,是北部地區著名的賞楓景點。
「拱北殿」前身為「北港鸞堂」,係當地居民由木柵仙公廟(今指南宮)分火回鄉供奉,逐漸成為水返腳(汐止)地區居民的信仰中心,後經指點在三秀山建廟,於是信眾合力鑿石開基、伐木運土、捐輸金錢、物資,創建完成一木造殿宇。爾後歷經多次整修殿宇本身,由木造改為鋼筋混泥土,加之以龍柱藻井、飛簷楹角、彫樑畫棟等木彫工程,以及屋頂剪黏花飾、殿內彩繪壁畫等裝飾,再整建殿宇四周環境,鑿石開路、駁坎護堤,開山闢徑、砌石成階、跨壑成橋、涼亭星布,遂成今日之風貌。「拱北殿」有著廣闊的停車場,四周種植了許多楓樹,每年的12月份至隔年1月初總是吸引許多遊客到此賞楓。
此外,三秀山上還種植了桂花、茶花、櫻花、杜鵑、紅丹、楓樹、樟樹、榕樹等。 「拱北殿」在停車場四周種植了許多楓樹,吸引許多攝影同好在此駐足。
在停車場便能輕易看見楓紅,絲毫不費力。
「拱北殿」停車場楓紅一隅。
倒映在車窗上的楓紅也同樣迷人。
在停車場拍了好一會,接著往「拱北殿」拾階而上,其中入口處之一,有著石獅像和六度燈。
這六度燈充滿和式禪風的味道。
「拱北殿」的石獅威武莊嚴。
由此前往「拱北殿」的步道上,楓樹正紅呢。
這個時節,許多遊客慕名而來,為的是欣賞這美麗的楓紅。
「拱北殿」楓紅一隅。
步道入口處的大石碑上刻著「三秀山拱北殿」。
小寶在此留影。
石碑旁的一泓水池中,乍見紅與綠的交融。
飄落的楓紅在黑水中浮著,依舊展示著美麗。
步道的起點為「彼岸橋」,由日人捐贈,紅色的橋身和宮燈,頗有和式廟宇的風味。
「彼岸橋」一隅。
陽光下,紅色的橋身搭配楓紅綠葉,景色絕美。
拾階而上,一路上許多楓葉正火紅。
在陽光照耀下,「拱北殿」楓紅正美。
「拱北殿」楓紅一景。
「拱北殿」楓紅一隅。
「拱北殿」楓紅一隅。
「拱北殿」楓紅一隅。
「拱北殿」楓紅一隅。
「拱北殿」楓紅一景。
若是選擇由「拱北殿」牌坊入口處而上,仍舊可上到拱北殿。
此段「菩提路」階梯設有屋頂,可以避雨避暑。
牌坊下的楓葉靜瑟一隅。
菩提路上亦可瞥見楓紅一隅。
續往前行,可見幾株楓樹,可惜已過盛開期,僅剩零星楓紅。
楓紅下的「拱北殿」石獅 。
殿前的楓葉已飄落,遺留一地的紅。
至此已到達「拱北殿」前殿,迎面而來的是羅漢雕像。
另外還有祖師達摩,雕刻細緻。
上了階梯右側為功德堂,沿路草木扶疏。
「拱北殿」楓紅一隅。
「拱北殿」前殿。
登上前殿二樓可俯瞰汐止地區景色。
一旁功德堂前景色優美。
殿宇本身的建築也美麗。
經過正殿後由左側拾階而上,會來到八仙洞。
八仙洞前的展望更佳。
此外也可以欣賞正殿及前殿的飛簷建築之美。
「拱北殿」與其庇佑下的土地。
小寶也擺起姿勢在此留影。
接著下到正殿處,往後山步道而去,這兩側護牆也是楓葉意象。
「拱北殿」後山為一環山步道,環繞一圈約半小時。除了有步道涼亭外,最知名的便是「雙拱橋」。
雙拱橋由石頭砌成,橋身造型為雙拱,頗有古樸韻味。
逢此楓紅時節,楓葉加上拱橋的景觀份外美麗。
午後3、4點陽光露臉,正是拱北殿楓紅最佳的拍攝時間。
唯一可惜的是沒能趕上楓紅正盛的時期。
只有期待來年再訪了。
但幸運地是,今日午後陽光賞臉,讓我多拍了許多照片。
小寶拾起了楓葉把玩,在雙拱橋留下賞楓身影。
【三秀山拱北殿】
地點;新北市汐止區汐萬路三段88號
電話:02-26461878
檢視較大的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