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台北二二八公園內的【國立臺灣博物館】,成立於1908年,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原是日治時期為了慶祝縱貫鐵路南北全線通車,做為展覽宣傳與介紹的建設,此臨時的展覽會場,意外地變成了目前的國立臺灣博物館。
而在【國立臺灣博物館】斜對面的【土銀展示館】,前身為日本勸業銀行臺北支店,建物落成於西元1933年(昭和8年)),後歷經多年使用、修繕、改建,迄西元1991(民國80)年5月24日,內政部指定本建築物為第三級古蹟。至西元2005年,土地銀行與臺灣博物館合作,定位為「自然史博物館」,並在2009年底成為博物館,展示【生命的史詩-與演化共舞】恐龍化石展、土銀建物【古蹟修復室】,以及【土銀行史室】常設展。土銀展示館的主題展為「生命的史詩-與演化共舞」,從化石身上揭開地球生命演化的奧秘,以及早期生命為適應環境所做的演化和改變。
進入展區前有介紹古生物化石的標本,如三葉蟲、低等腕足類和古環動物。
來到展示區的大廳,巨大的恐龍骨骼化石就出現在眼前。
小寶最近喜歡上恐龍的世界,看到這場景相當興奮。
雖然只是恐龍的化石,但他卻能一一叫出名字來,比大人厲害多了。
在屋頂還有翼手龍模型。
展場中央巨大的腕龍,氣勢攝人。
光是牠的四肢,就有一層樓高。
地球有史以來最大的陸生肉食性動物-暴龍。
另一側牆上,還有鯨鯊、海豚的骨骼化石及內部構造模型介紹。
海豚的骨骼模型。
恐龍骨骼化石。
暴龍與三角龍的頭部化石。
三角龍的頭部化石。
此外,還有多種恐龍的化石及解說。
在展場往二樓的動線上,有一面臺灣生物光牆展示區。
光牆展示區展示了65種台灣特有的生物標本,從大型的哺乳類動物到小型的鳥類皆有。
接著來到展示館的二樓,可以看見尚未孵化的恐龍蛋化石。
另外還有一棵演化樹,簡單地介紹恐龍演化歷程。
由二樓後方可以窺見整個恐龍展示館的全貌。
也可以更貼近巨大的腕龍。
這巨大的古生物,令人難以想像當時的生存環境。
由上方看暴龍的骨骼化石,那巨齒令人不寒而慄。
土銀展示館內一隅。
古象的骨骼化石。
長毛象的骨骼化石。
地球至今歷過至少5次的生物大滅絕,每次的大滅絕都讓當時大多數的生物在極短的時間內消失。然而存活下來的少數生物,發揮了生命韌性,隨著時間的演化,形成了繁盛而多樣的生命物種。
在二樓的另一側有間恐龍餐廳,販售點心及飲料。
遊客可以在此稍事休息,只是假日室內座位一位難求。
另一側的小房間內有小朋友考古的體驗,在玩沙的過程,還可以發掘恐龍化石。
【國立臺灣博物館土銀展示館】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5號
電話:02-23142699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每日上午9:30起至下午5:00
- Jul 19 Sun 2015 02:46
【台北市中正區】臺博館土銀展示館.恐龍化石展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