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毛城】為淡水古蹟園區之一,也是淡水地區著名的旅遊景點。
十七世紀初期,西班牙人進入淡水後,在此興建「聖多明哥城」;取而代之的荷蘭人,在「聖多明哥城」的城址附近重建一座「聖安東尼堡」。由於外國人本身髮色稍淡且偏紅,所以被原住民稱為「紅毛番」,其所居住的地方便被稱為「紅毛城」。到了明鄭時期,淡水成為流放罪犯的地方,因此「紅毛城」也成了一座廢城。
清朝初年臺灣納入中國版圖,「紅毛城」再度成為淡水河口防禦要塞。
英法聯軍之後淡水開港,英國人租借「紅毛城」作為英國領事館使用,並在主堡東側興建領事官邸。之後二次大戰爆發,日本統治下的台灣英國領事館因而封閉;二戰結束後英國人重返紅毛城,一直租用到中英斷交為止;爾後還曾委託澳洲、美國代管,直到1980年始正式收歸中華民國所有。
時過境遷,見證臺灣四百年來苦難的歷史,如今的「紅毛城」成了觀光景點。
讓遊客寄出明信片的信箱。
位於園區入口處的「南門」,是紅毛城園區裡唯一的中國式建築,是清初修建紅毛城圍牆時的同期建物。
採用觀音山石條堆砌而成,非常堅固,門額上題有「南門」二字。清初建構保護紅毛城的四周城牆,並設置東西兩大門,南北兩小門,目前僅留南門,餘三座城門已於英人時期為出入安全管制而拆除並封閉。
入口處的紅磚房為辦公室及遊客中心。
小寶在園區或跑或走,四處探索。
這兒有一片草坪供休憩及活動。
再往裡頭走有個紅城小舖,販售紀念品及飲料等。
門口有個萬聖節的裝飾小熊,許多遊人在此合影。
紅城小舖旁有桌椅可供休息及喝飲料。
另一側有座古井,想是當時取水之用。
「紅毛城園區」內的兩座主要建築便是「紅毛城主堡」與「英國領事官邸」。
紅毛城主堡內分為上下二層樓,底樓呈現牢房的原始面貌,二樓則設置介紹大航海時期的資訊展示版。
紅毛城主堡是一座方形城砦,適合防衛,同時它的地基深、牆壁厚,加上「外石內磚」的砌法,不畏砲火的攻擊。
英租界時代(1868-1970)紅毛城上一直為英國的米字旗,直到民國69年6月30日才正式收歸中華民國所有,換上中華民國國旗,白色的旗桿高達12公尺,為原木材質。
1878 年為因應日益繁忙的領事業務,英國領事館於紅毛城主堡東側增建領事官邸,主要工作包括處理國際事務和照顧僑民,同時兼管海關稅務。
領事官邸前方可以望見觀音山及淡水河,景色怡人。
迴廊上的光影。
在迴廊奔跑的小人兒。
荷蘭木屐裝置藝術。
英國領事館一隅。
古砲區-陳列了多座古砲,見證當年的歷史。
落日餘暉下的英國領事館,更顯出建物本身的紅。
同時似乎也在訴說著往日的歷史榮景,曾經的日不落國如今何在?
只有眼前的觀音、淡水才是永恒。
【參觀資訊】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一段6巷32之2號
電話:02-2621-2830
免費參觀,週一公休
檢視較大的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