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新村】位於台中市霧峰區坑口里,1950年代初期,政府為了戰略上的考量,便計劃把台灣省政府遷到臺灣中部,乃於1956年在霧峰建立光復新村,成為台灣二次大戰後第一個新市鎮。
九二一大地震時,許多老舊房舍經不起搖晃而傾頹,並造成許多居民傷亡,因此光復新村住戶開始向外遷移,【光復新村】也逐漸沒落。
過去十年面臨了幾度拆遷危機重劃的【光復新村】,保有濃厚的眷村文化氣息,經過許多文化工作者的奔走呼籲,於2012年1月由台中市政府文化局指定為「文化景觀」,該區面積9.8公頃,並於2012年9月通過公告,是臺中市第一個文化景觀,未來將「以保存為前提」的基礎加以活化發展。就建築特色而言,【光復新村】原為省政府教育廳、衛生處、印刷廠員工的眷屬宿舍,由當時的建設廳副廳長劉永楙到英國考察,帶回最新的「花園城市」設計概念,將工作、居住區合一,設計低人口密度、高比率綠地的生活空間。住戶最多時達四百多戶,內部公共設施完善,有學校、公園、市場等,環境清雅,街道規劃整齊。
村內具有台灣第一座雨水、污水分流的下水道系統,在台灣的都市建築史上有其特殊的意義。從文化保存的意義而言,【光復新村】見證了「臺灣省政府疏遷」的那段歷史,同時也是南投中興新村市鎮規劃的先期雛型。【光復新村】未來希望引進藝術家創作,並以「花園城市」的精神出發,永續發展。 【光復新村】內的街道呈井字規劃,路名為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民族、民權、民生等基本街道名。【光復新村】一隅。【光復新村】一隅。【光復新村】一隅。 【光復新村】內的綠樹成蔭,有許多高大的老樹。目前【光復新村】內仍有兩、三戶人家居住在此,到訪時應保持安靜。【光復新村】一隅。【光復新村】一隅。目前【光復新村】內的舊有建築多已廢棄傾倒,市政府及各方人士仍在討論規劃它的未來方向,期待能加以保存並活化利用等待整修再利用的舊建物,淹沒在荒煙蔓草中。【光復新村】一隅。【光復新村】一隅。【光復新村】一隅。【光復新村】一隅。【光復新村】一隅。【光復新村】內的佈告欄。房舍圍牆的精神標語,充分反應那個反共抗俄的戰亂年代。 眷村內的綠意盎然、綠樹成蔭,傍晚時仍有許多居民到此散步。寧靜的【光復新村】一隅,時間彷彿在此駐足。【光復新村】一隅。現階段的【光復新村】仍在等待重生,期待它的未來能夠保存住眷村舊有的文化,傳承過去與現在,並開出豐盛的果實。
檢視較大的地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