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各媒體強力放送著電影「賽德克.巴萊」的相關訊息,一時間大家對於霧社事件、原住民、賽德克起了廣大的興趣,而今年也正是霧社事件發生的八十周年,許多文物、歷史相關單位也都有紀念活動或展出。
由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主辦的「聞眾之聲-霧社事件八十周年特展」,也自8月9日至10月31日止,在台東市「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的第一特展室展出。
民國69年7月,現今南迴鐵路臺東新站進行興建工程時,揭開了蘊藏豐富史前文物的「卑南遺址」。
遺址內許多石板棺及精美陪葬品紛紛被掀露地表,臺東縣政府呈報主管機關後,暫停該站興建工程,並委請臺大人類學系宋文薰教授率領該系學生,組成卑南文化考古隊進行搶救發掘工作。

此後十年間,宋文薰與連照美兩位教授率領臺大考古隊,利用寒暑假期間進行十餘梯次搶救工作。
發掘面積廣達一萬多平方公尺,出土一千五百多座墓葬與數萬件陶器及石器,是臺灣考古史上發掘範圍最大的遺址。國內外學者一致認為這是臺灣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十分重要的代表性遺址,也是環太平洋與東南亞地區規模最大的石板棺墓葬群遺址。

宋教授建議就地興建考古遺址野外博物館,歷經多方努力與期待,史前館籌備處終於在民國79年2月1日成立,於90年7月10日試營運,91年8月17日正式開館,為臺灣史前文化的保存與研究奠立持續發展的基礎。

史前館籌備處於臺東市康樂車站南側覓地建設史前館,卑南遺址地區則規畫為遺址公園,名為「卑南文化公園」。
【參考資料: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山之廣場」兩旁寬大的階梯,可做為露天座位,此處可供遊客休憩或活動、觀賞戶外表演。        戶外的裝置藝術。        「景觀公園」是一個開放的空間,具備休憩、散步、遊戲、展覽、觀賞等功能。「太陽廣場」位於入口正前方,青銅日晷立於噴泉水池中央,以太陽光照射的角度來辨別時間,相當準確。
日晷上共有13個刻度,代表太陽從日出到日落的時間(早上六點到晚上六點),藉由光影落在日晷上的刻度,便可知道目前的時間。
博物館入口大廳。史博館展示的三大主題為:【臺灣自然史】、【臺灣史前史】以及【臺灣南島民族】。
【臺灣自然史】展示廳,主題為我們生活的島嶼從誕生至今的地質與生態變化。
【臺灣南島民族】展示廳,內容為臺灣南島民族各族各族群適應環境所產生的多元文化。
【臺灣史前史】展示廳,呈現本島各地史前人類為適應不同環境,於不同時期、地點發展出各種文化、活動與創造。

        充滿原住民圖騰元素的創作,你能猜出是哪一族嗎? 在走道上展出的大型創作藝術。 史博館主體建築由世界知名的後現代主義建築大師Michael Graves設計,其設計理念在於強調人類與自然環境之關係及過去與未來之間的關係,期使參觀者對於展覽品的體驗更為豐富。 由漂流木創作的裝置藝術。
~~~~~~~~~~~~~~~~~~~~~~~~~~~~~~~~~~~~~~~~~~~~~~~~~~        「聞眾之聲-霧社事件八十周年特展」入口1930年10月,部份賽德克族原住民,趁日本人於霧社公學校舉行聯合運動會時,發動武裝抗爭,事件發生後,日本殖民政府調動大批軍警鎮壓,雙方傷亡慘重,是為「霧社事件」。歷經八十年後,「聞眾之聲特展」透過影像、聲音、文獻、口述,從不同角度呈現多方觀點所紀錄、述說、詮釋下的霧社事件, 讓多元角度的觀點來呈現霧社事件的不同面向。 日本統治下的原住民,在傳統文化及習俗各方面都有很大差異,因此種下了衝突的種子。               霧社事件發生後震驚了世界,國內、國際的主要媒體都有相關的報導,但真相卻是個謎…         展場內展出相關的原住民衣飾。         同時也展出電影「賽德克.巴萊」劇中拍攝時所用的衣著道具。史前館在特展期間,於教育資源中心與紀念品店,推出以「霧社事件」、「台灣歷史」、「賽德克族歷史與文化」、「賽德克‧巴萊」為主題的書展專區;同時也期望透過此次的展覽,在霧社事件八十周年的今日,能對當年的歷史悲劇有所認識並從中汲取教訓。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地址:台東市博物館路1號
展覽時間:100年8月9日至10月31日
     0900-1700(週一休館)
arrow
arrow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