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林間聽海音

2009年8月,國立台灣文學館推出【穿越林間聽海音—林海音文學展】,介紹林海音女士的人生歷程、文學活動、出版著作與終身貢獻,讓民眾能更了解這名當代重要的文學家。

2010年4月~8月,台北市文化局與國立台灣文學館特擇取原展覽精要,移師至台北城南紀州庵新館展出。
展出的內容包括:林女士的親筆手稿、與作家的往來信札、重要文件複本、出版著作、北京城南胡同模型、《城南舊事》廣播劇與生涯紀錄片播放、夏家住家客廳、何凡書房等當年場景模擬、純文學書屋出版品、生平大事年表等…。喜愛大象的林海音

林海音女士(1918年~2001年):
本名林含英,台灣苗栗人,出生於日本大阪,文壇尊稱為「林先生」,具備作家、編輯、出版人多重身份,為台灣文學史上影響長遠的人物。

1950年代擔任《聯合報》副刊主編,10年之間提攜諸多日後自成一家的作家,如鍾理和、黃春明、林懷民等人;她創辦《純文學》月刊,主持純文學出版社,長期深耕台灣人文出版。

林女士的創作兼及散文、小說、兒童文學,文字風格輕致爽朗,《城南舊事》、《曉雲》、《綠藻與鹹蛋》、《剪影話文壇》等尤為人知。

何凡與林海音夫婦住家客廳因文人往來頻繁,有「半個文壇」之譽;而其早年寄寓台北城南,使原本即文風殷盛的當地,更添風華。 林海音在台灣文學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足稱一代典範。城南舊事 林海音女士以「城南舊事」一書聞名華文世界,身兼作家、編輯、出版人等多重身分,曾是北平世界日報第一位從事採訪工作的女記者。她所寫的自傳式小說「城南舊事」,獲亞洲周刊選為「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

林女士於1948年10月~1954年10月擔任《國語日報》「周末」周刊編輯,上圖為其與國語日報往來之書信。
1953~1963年,林海音女士擔任聯合副刊主編,其後在純文學月刊(1967~1972年)及純文學出版(1968~1995年12月)時期,發掘、提攜了許多當今文壇的重要作家,影響台灣文壇不可不謂深遠。同時她也很重視與作家的互動,常與作家書信往來闘心、問侯,甚至在書籍出版之前,就先寄予作家。
         ↑林海音女士與余光中先生往來信札         ↑林海音女士與黃春明先生往來信札 ↑林海音女士與季季女士往來信札 ↑林海音女士與齊邦媛女士往來信札         ↑林海音女士與張秀亞女士往來信札 ↑展場一隅         ↑展場一隅 林海音女士除了主持出版事務,本身也寫作不倦。1955年起陸續發表冬青樹、綠藻與鹹蛋、曉雲、城南舊事等作品。除了寫作與編輯,她還翻譯了童書著作。 ↑1989年由林女士翻譯的國外兒童作品,純文學出版。  ↑展場一隅:老舊的電視與林海音傳

林海音與純文學書屋 台北城南,是台灣戰後極重要的文學場域;同安街、廈門街、牿嶺街一帶,尤其人文薈萃。不唯林海音與「純文學」曾駐居,諸多文藝機構、媒體、出版社、雜誌社與作家文人,亦皆曾落腳於此。
上圖為林海音女士與純文學書屋合影。
↑展場中模擬純文學書屋的場景,櫉窗中展示著純文學出版社的出版品。 ↑展場一隅:展示純文學月刊純文學創刊號 【純文學月刊】由丁樹南、馬各、唐達聰、劉國瑞、何凡、林海音所創辦,林女士主編,1967年1月出版第一期,共出版了54期;上圖為純文學月刊創刊號。
↑展場一隅:林海音女士的夫婿-何凡先生書房模擬場景

林海音女士為台灣文學史上影響深遠的人物,長期深耕台灣人文出版,在台灣文學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喜愛文學的朋友不妨找個時間到此朝聖,一同見證台灣文學出版史上重要的一頁。


【展覽資訊】
時間:2010年4月29(四)~8/1(日)10:00~17:00(週一、週二休館)
地點:紀州庵新館(台北市同安街107號)

【開幕座談】 4/28(三)15:00~16:30
林良、隱地、夏祖麗主講  李瑞騰主持(紀州庵新館)

【系列活動】
人文對談
5/8(六)14:00~15:30  余光中、王文興主講  康來新主持(紀州庵新館)

國家文藝獎得主紀錄片放映
5/15(六)14:00~15:00  1.鍾肇政  2.楊牧  (紀州庵新館)
5/29(六)14:00~15:00  3.葉石濤  4.楊千武(紀州庵新館)

城南文學之路導覽
5/22(六)10:30~12:00  楊佳嫻、林育群主講
6/5 (六)10:30~12:00  林育群、陳書吟主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