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近年來由於環保與觀光意識的抬頭,各地方對於生態的保護可謂不遺餘力。因此夏季來臨之時,螢火蟲的數量也比往年多出許多,在山區水濱常可見到它們的蹤跡。

而這也成了四、五月份期間,除了油桐花之外的可拍攝主題。

首先要來了解一下螢火蟲的習性:

在台灣至少有45種以上螢火蟲,一年之中成群的螢火蟲成蟲出現的時段可以分為三季,
第一季:每年四月中旬到六月中旬
第二季:每年七月初到八月底
第三季:每年十月底到十二月底

螢火蟲喜歡生活在潮濕、多水、雜草叢生的地方,特別是溪水、河流兩岸。成蟲不取食,只吸一點露水。雌蟲比雄羽蟲羽化要晚 1 周多時間,然後閃著螢光,尋找配偶。

當雄蟲發現閃光後即飛來交配。交尾後的雌蟲通常把卵產在緊靠水面而又蔽陰的灌木、雜草或岩石上。一頭雌蟲一生可產上千粒卵,但奇怪的是它把這些卵分別產在5-6個不同的地方,這也許是為了更有效地保存後代吧。

成蟲喜歡在晴天、高溫、無風的夜晚活動,白天則躲在陰暗遮陽的地方休息。夜晚活動有3次高峰,分別在21點、24點和凌晨3點左右。成蟲交配、產卵後,即完成了其歷史使命,平靜地結束其一生。
【參考資料:螢火蟲花園

以下就拍攝時要注意的事項稍加敍述:
◎應提早到達現場先行觀察攝點,以免天黑後徒耗時間。
◎注意安全及防蚊,手電筒應以紅色玻璃紙包覆,避免干擾螢火蟲生態。
◎適合的鏡頭焦段為35~50mm。
◎由於螢火蟲的發光較弱,因此建議使用大光圈(f4或更大的光圈)。
◎螢火蟲的光屬於冷光,雜訊較少,ISO值可調高至800~1600以上(視相機而定),方便記錄拍攝。
◎由於夜晚林間光線不足,因此應採用手動對焦,焦點調至無限遠處。
◎白平衡的設定可設為日光模式或螢光燈模式,讓螢光明顯。
◎採用 B快門,視現場光線控制快門時間,若有天光時,快門時間約30~40秒;若在林蔭下,快門時間約60~120秒,可多嚐試不同的曝光時間,求取最佳的效果。
◎若現場的螢火蟲數量不如預期,又要拍出數大的景像,可使用重複曝光搭配黑卡使用。當畫面中沒有螢火蟲活動時,以黑卡遮掩鏡頭,待其出現時再移開黑卡拍攝;如此便可在畫面中記錄同一隻螢火蟲在不同時間的活動軌跡。另外,也可在同一地點多拍攝幾張,使用數位後製疊圖。

透過網路可以找到許多螢火蟲的拍攝地點,主要為乾淨無光害的溪流或濕地。(相關資訊可參考:蟲蟲總動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