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郎靜山先生堪稱為現代中國攝影之父,他將中國繪畫六法的技巧與意境,與西方攝影術巧妙融合,創作了「集錦攝影」,給予攝影藝術更多的創作想像空間。

此次「學學文創」為八八水災義賣,特舉辦郎靜山攝影展,於10月12日開展,展出約33幅的大師作品,包含寫實攝影、集錦攝影、影繪攝影;趁著今日開幕,特別撥空到此朝聖。

此批郎先生的攝影作品,富有創新實驗的精神,並具有強烈的中國繪畫意象;站在作品前,會讓人懷疑這到底是繪畫還是照片?但由照片中傳達而來的,是一種意境,由個人不同的觀點觀之,會有不同的體悟。

「集錦攝影」在今日後製軟體發達的電腦科技下,或許早已不稀奇,但它代表的是一種創新的精神,將中國式的山水畫意以照片的形式表現,自成一局,有別於寫實攝影。

~~~~~~~~~~~~~~~~~~~~~~~~~~~~~~~~~~~~~~~~~~~~~~~~~

〈以下參考資料:學學文創展坊〉
已逝之一代宗師郎靜山獻身藝術逾百年,是華人現代藝術史上的傳奇人物。他以自身所具備的深厚國畫造詣與修養,將傳統國畫融入作品的影像中,紀實與繪影,補捉了東方文化中特有的氣韻生動與拙樸雅趣。

郎靜山的先父郎錦堂為清朝武官,曾任兩淮總督、左營參將,立下赫赫戰功及治水之功。八八風災之後,重建之路漫長。「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與「郎靜山藝術文化發展學會」,特別合作策劃了「八八救災義展」,期盼以收藏郎靜山大師的限量作品,邀請更多社會有心人士共同募款挹注未來災區重建與藝術療傷的工作,所有收入半數將全部捐助「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長期兒童陪讀計劃,其他半數提供「郎靜山藝術文化發展學會」做為未來遺作整理,出版,巡迴展覽之用。

邀請您,一同進入郎靜山大師秘而不宣的靈性世界 :沉靜安詳、忘憂自勵。

茶會時間:2009.10. 12 (一) 14:00
展覽時間:2009.10. 12 (一)–12.06 (日)
地點: XUE XUE GALLERY
台北市內湖區堤頂大道二段207號 學學大樓三樓

主辦單位:學學文創志業、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
協辦單位:郎靜山藝術文化發展學會、國家藝術文化基金會
受惠單位: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
~~~~~~~~~~~~~~~~~~~~~~~~~~~~~~~~~~~~~~~~~~~~~~~~~

〈以下參考資料:維基百科〉
郎靜山(1892年-1995年),中華民國攝影家,祖籍浙江蘭谿,生於江蘇淮陰,父親為郎錦堂將軍。自幼喜愛中國書畫,12歲從上海南洋中學圖畫老師李靖蘭處習得攝影原理、沖洗與曬印技術。主張使用西方的攝影技術為工具,在表現上應該多研究國畫精神旨趣。曾言:「我主張在技巧上,應吸收西方科學文明,使照相不再是件難事;但要談到藝術視界,無論取景或色調,我都認為應多研究國畫中蘊含的旨趣。」

1911年進入上海《申報》,擔任廣告業務工作,當時尚無攝影專業記者,故僅以拍照作為閒暇之餘的消遣。1926年到上海《時報》擔任攝影記者,算是中國新聞界最早的專業攝影記者之一。1931年在上海開設「靜山攝影室」,專門從事人像與廣告攝影。同年又與黃仲長、徐組蔭合組「三友影會」,其宗旨在於將中國攝影作品送到國際沙龍,以提昇中國攝影界在國際藝壇的地位,同時希望透過攝影作品宣傳中國的美好河山,改善國際形象。1931年以作品《柳絲下的搖船女》(又稱《柳蔭輕舟》)入選日本國際攝影沙龍;1934年又以個人第一件「集錦攝影」作品《春樹奇峰》入選英國攝影沙龍,其後郎靜山逐漸在國際沙龍嶄露頭角。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郎靜山舉家遷往大後方四川。其時往來於上海、昆明、重慶之間,一方面從事新聞採訪,一方面研究集錦攝影與創作。1949年夏天,郎靜山應美國新聞處邀請到台灣參加影展,並定居台灣。當時只帶了四百張底片來台,大部分相機與底片皆遺留在中國大陸。1951年郎靜山發表《煙波搖艇》,以中國黃山、香港搖艇、台灣蘆葦為材料,綜合三地風景構築心目中的中國山河,這也成為日後郎靜山的創作模式。

國民政府撤退來台後,不少原居上海、南京、廣州、北京等地的攝影同好群聚台北,重新出發。1950年在台北成立「中國文藝協會」,由郎靜山擔任主任委員。1953年3月25日「中國攝影協會」在台復會,由郎靜山擔任理事長,前後達42年之久。1959年中國文藝協會成立文藝獎,郎靜山自第一屆起持續數十年擔任評審委員。1966年郎氏發起成立「亞洲攝影藝術聯合會」(The Federation of Asian Photographic Art)。

根據陳申的研究,郎靜山作品大致可分為寫實攝影、紙底作品、集錦作品、人像攝影、女性裸體作品及現代攝影作品六大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